中国·福州——热爱城市从热爱美食开始

连江“炊鳀”大量上市

  来源:福州新闻网

鳀鱼炊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烹制方式,“炊鳀”也因此成为不少福州人的“古早味”。眼下,连江“炊鳀”大量上市,丰富市民餐桌。

连江“炊鳀”大量上市

整齐码放在竹筐的鳀鱼入高汤炊熟。连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
近日,记者在连江县苔菉镇苔菉村看到,渔民忙着加工休渔前捕捞上岸并存放在冰库的鳀鱼,以传统的古法炊制工艺锁住鲜味:将银光闪闪的鳀鱼倒入盐水中腌制,随后根据个头的大小、卖相的优劣进行分类,一条条整齐地码放在竹筐上,放入高汤中炊至六七成熟,摊开在通风处晾晒,待水分蒸发、风味浓缩后,原本银白的鳀鱼蜕变为金黄油亮的“炊鳀”。

鳀鱼俗称巴浪鱼、鳀仔等,因物美价廉而深受人们的喜爱。炊制后的鳀鱼干燥透亮、形整味鲜、咸香适口,无论是清蒸、油炸还是煎烤,都能展现独特的风味。尤其是煎至金黄的“炊鳀”,外酥里嫩,香气扑鼻,是福州人餐桌上的经典搭配。

“我们坚持古法炊制,虽然耗时,但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鳀鱼的鲜味,顾客都认可这个老手艺。”苔菉镇光章水产加工厂负责人郑增明介绍,古时缺乏保鲜技术,捕获的大量新鲜鳀鱼一时难以售罄,渔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鳀鱼腐烂。为了使鳀鱼的存放时间能够长一些,人们想出了炊制的方法,既延长了鳀鱼的保存时间,又保留了鱼肉的鲜甜滋味。

“我们现在每天能加工鳀鱼120筐左右,每筐约5公斤,持续加工到9月份。”郑增明告诉记者,“炊鳀”的售价在每公斤12元左右,销往福州等地的海鲜批发市场。(福州晚报记者 郑瑞洋)